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
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,我国有很多的寓言故事,这些故事都是多用借喻手法,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,不同的故事的寓意不一样,以下分享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。
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1掩耳盗铃的典故
春秋时侯,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。范氏院里有个精美的大钟,小偷心里高兴极了,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。可是钟又大又重,怎么也挪不动。他想来想去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把钟敲碎,然后再分别搬回家。
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,拼命朝钟砸去,咣的一声巨响,把他吓了一大跳。小偷着慌,心想这下糟了,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?他心里一急,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,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,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。
他越听越害怕,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,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。钟声变小了,听不见了。小偷高兴起来,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。
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,把耳朵塞住,心想,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。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,一下一下,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。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。
2掩耳盗铃的寓意
1、做什么事情,都不要自欺欺人;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,但是无法蒙混一世,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,终究会露出马脚的。
2、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。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,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 ……此处隐藏501个字……: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5.弄巧成拙[nòng qiǎo chéng zhuō]:本想耍弄聪明,结果做了蠢事。
掩耳盗铃出自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。
原文:百姓有得钟者;欲负而走;则钟大不可负;以椎毁之;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。遽揜(掩)其耳。恶人闻之;可也;恶己闻之;悖也。
翻译:范氏逃亡的时候,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,想把它背走。但是,这口钟太大了,不好背,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。
谁知,刚砸了一下,那口钟就“咣”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。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,来把钟夺走了,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。厌恶(恐怕)别人听到,可以;但怕自己听到,就很荒谬了。
成语出处简介及赏析
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是一则捂住耳朵偷钟的.寓言故事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这则寓言故事,从一“得钟者”“欲负而走”到“钟大不可负”而“以锤毁之”,“钟况然有音”又“恐人闻之而夺己”,于是“遽掩其耳”。
事情发展的顺序很清楚,人物的举动也很鲜明,读时要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,懂得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。“掩耳盗钟”这一成语又作“掩耳盗铃”。钟和铃,从前都是乐器,但钟已淘汰,铃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,这就是“掩耳盗钟”演变为“掩耳盗铃”的原因。
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,不管你掩不掩耳朵,它总是要响的。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,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。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,采取不承认的态度,以为如此,客观就不存在了,这和“掩耳盗铃”一样,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——唯我论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