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下一步的行动比你的愤怒更有用
你下一步的行动比你的愤怒更有用,职场里边就像一个小社会,什么性格的什么脾气的都汇聚一起,平时的接触里边难免会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的,其实,多些包容少愤怒,你会在职场更加如鱼得水,其实你下一步的行动比你的愤怒更有用。
你下一步的行动比你的愤怒更有用1不再愤怒,做自己,帮身边人,改善世界。
曾几何时,我也是个愤怒青年。我看《丑陋的中国人》《乌合之众》,读费正清的《剑桥中国史》,我言必称:“在国外,他们……”我看了很多书,深入寻找这个世界上我还不知道的黑暗,一一品味。我努力寻找所有东西中不好的地方,比如一家公司上市,我就要搜它是否利欲熏心;你要说政府某件事办得好,我就要找到它的破绽。当我最终可以找到污点,我高兴地说,天下乌鸦一般黑。我甚至以此炫耀,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过得不好,但是只有我清醒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过得不好,这真让人高兴。
当我做这些事情时,我总有一种残酷的快感。这快感一方面来自攻击和咒骂我讨厌的事情的快乐,一方面来自当我周围的人听我侃侃而谈的时候,他们眼睛里闪出的惊恐和崇拜——这让我觉得自己很牛。当大家都要被枪杀,只有我知道,子弹是哪里制造的、来复线是什么意思、打哪里能一枪致命。这让我在受刑的时候,觉得自己是个牛×的奴隶。
终于有一天,我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我想写些东西,给当年的、愤怒的自己。今天,我看到这样的愤怒力量,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拥护者。微博上满是毒奶粉、污染、税收、国企的故事。我认同民智的提升,我渴望 ……此处隐藏2646个字……的工作效率下降,各种行为和物质成瘾,以及家暴。
这个差异非常有趣。让我想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:“愤青”。愤青呢,就是愤怒的小青年,或者,悲哀的,老青年。这类青年在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比例,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日益增多。从要被送到少管所的一群,日益变成主流。自由表达自己情绪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,愤青越来越少使用,因为愤怒的元素本身就是青年的主体特征。
被压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年轻人,自80后起开始享受更多的自由。自由的表达情绪,自由的张扬个性,自由的选择信仰。于是,他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年轻人都更痛苦,更郁闷,更愤怒。
在这帮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,愤怒管理是帮助他们实现职业化的必修之术。初尝自由滋味的他们,还没有愤怒够,就要打着领带背个本本去工作了。
那些青春的郁闷,在组织中成长期的烦恼,那些为了适应BT的企业文化而做出的人格扭曲,一切的一切都能够积攒出足以爆发火山的愤怒能量。
自然,这能量可以转化成“奋斗”的激情,转化成“士兵突击”的忠诚。但更多的时候,当企业负责人不清楚这帮员工的愤怒来自何处并加以疏导,大家脑海中更多的想法是“越狱”(prisonbreak)和“迷失”(lost)。
希望那些采购培训的6070后培训经理,在做2009年的培训年度规划时,考虑采购或自主研发一个专门针对职场新人的“愤怒管理”课程。
其实,愤怒,作为我们将要采取行动的前奏情绪,是一件好事。我们是多么的年轻,多么的不满,多么的想要改变呀!
希望所有的好朋友们,愤怒的下一步,是行动,而不是一句长叹的“郁闷”!